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要闻 > 政协要闻

深入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履职初心 推动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走深走实

近年来,阿拉善盟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路径,全力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一、深化界别身份认同,推动从“归属感”向“使命感”转变

一是规范界别建设。充分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每个专委会对应联系1至3个界别,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具有界别特点的协商议政活动,推动专委会与界别协同联动、互促互进。确定每名政协委员联系5名以上在本界别有一定代表性的群众,明确联系的标准和内容,形成“专委会联系界别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履职格局。

二是强化思想引领。建立“1+1+N”学习模式,构建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小组为引领、以界别活动组为支撑,以委员读书、专题培训、集体学习为重点的常态化理论学习体系。今年,开发并试运行集委员在线学习、在线讨论交流于一体的“善学云”学习平台,对委员学习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不断提升委员学习效果。目前,已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学习活动16场次,参与委员和界别群众300余人次,进一步夯实委员界别身份的意识,增强密切联系界别群众的主动性。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坚持与国家、自治区、盟级媒体积极联动,做强政协宣传主阵地,真实展现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履职风采,生动呈现政协委员服务群众的鲜活事迹。今年以来,在人民政协报、内蒙古日报、学习强国等各级主流媒体刊发委员履职事迹50多篇,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委员的责任担当。

二、强化委员履职实践,推动从“活起来”向“实起来”升级

一是聚焦“讲”以凝聚广泛共识。坚持每季度举行1次委员读书活动,每两月举办1次委员讲堂,面向界别群众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阐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决策部署以及相关领域政策,切实发挥好政治引领和凝聚共识作用。

二是聚焦“听”以反映社情民意。建好用好委员工作站(室),安排自治区、盟、旗政协委员下沉76个工作站(室),建立委员轮值制度,引导委员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今年以来收集编报社情民意信息47篇,帮助解决了群众购药渠道单一、无障碍设施使用不畅等一批实际问题。积极邀请界别群众走进政协参与活动,变“委员走下去”为“群众请上来”,实现联系服务从单向传递到双向互动的转型升级。

三是聚焦“帮”以厚植为民情怀。深化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特别是推动由“面”向“点”聚焦,围绕残疾人、困难学生、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组织开展助残、助学、技能培训等精准帮扶活动。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00余场次,参与群众5000余人次,推动解决了老旧小区改造、农牧民用水用电、医疗保障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0余件,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以可感可及的履职成果赢得群众认可。

三、优化制度机制保障,推动从“宏观框架”向“具体措施”延伸

一是建立管总的宏观长效机制。制定《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实施方案》,对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内容、方式、频次、保障、成果转化、管理服务等作出明确规定,让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出彩。

二是建立分层的联系沟通机制。建立盟政协主席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三联系”制度。根据委员界别、职业和区域的实际,与界别群众建立长期固定的联系,通过结对联系、定期走访,推动委员融入式、下沉式、叠加式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积极扩大协商民主的外溢效应,邀请界别群众、观察员列席政协会议、参与调研协商,让基层声音直达协商现场。

三是建立具体的履职保障机制。完善政协委员完成履职“六个一”保障措施,会同委员所在单位为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提供支持和保障,引导委员认真听取所在单位、界别群众的意见建议等,以社情民意信息、提案等形式提出对策建议,协调有关部门推动解决,真正发挥委员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性作用。

编辑:
信息来源:阿拉善盟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