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提速 向北开放不停步——自治区政协“稳步扩大对外开放,赋能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对口协商会侧记
- 发布日期:2025-09-05 10:02
- 浏览次数:
北疆潮涌,开放勃兴。
8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内,在400余名中外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再次盛大启幕。今年是中蒙博览会创办10周年,经过中蒙双方共同努力,博览会已成为促进中蒙两国、东北亚地区乃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内连八省区、外接俄蒙,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有20个对外开放口岸,承担中蒙贸易95%和中俄贸易65%的货运量,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拥有多条连接欧亚的便捷通道。内蒙古作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肩负着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当前,在共建“一带一路”深化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速的背景下,如何立足区位优势、破解开放瓶颈、释放发展动能,是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乘开放之势,聚发展之能。8月18日上午,一场聚焦“稳步扩大对外开放,赋能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议题的对口协商会在自治区政协召开,自治区政协部分常委、委员、智库专家及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助力内蒙古构建高层次、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擘画路径。
持续发力高位推进桥头堡建设
“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如一保持高位推动,在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方面不断展现内蒙古的新作为。按照《自治区2025年度政协协商计划》和自治区政协主席会议要求,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联络和外事委员会认真制定调研方案,3月以来,自治区政协组织调研组围绕“稳步扩大对外开放,赋能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议题,先后到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实地调研,并赴安徽省学习考察。扎实深入的调研,汇聚成了调研报告中一条条有分量的建议:强化战略规划,更加积极融入国家开放战略;保障重点方向通达能力提升与内外联动;巩固与俄蒙合作传统优势,深入拓展与周边国家合作平台;发挥开放平台牵引作用,推动“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加大对全区跨境电商发展的整体推动力度;强化软实力建设,打造开放新优势。
“近年来,我区出台一系列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对外开放改革举措,工作成效不断显现——对外贸易伙伴达到180多个,对外口岸20个,已拥有2个国家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3个综合保税区、2个边境经济合作区、5个保税物流区(B型)和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10个海外仓和1个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已经开通40多条国际客运、货运路线,运营干支通、支支通航线28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协商会上,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联络和外事委员会主任张波作了如上调研情况说明,用一组组数据和一幅幅图景,展现了气象万千的开放内蒙古。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积极发挥自治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在深层次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统筹发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截至目前,可量化的83项任务指标中,已提前完成27项,口岸运量、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自治区到发班列、85个口岸重点项目等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要求,其余50项定性任务正在加快推进。”
“认真做好口岸保通保畅工作,辖区所有公路口岸货运现场59条货运通道全部建成智能卡口,货运通道验放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商务厅、呼和浩特海关的负责同志争相亮出各部门的有力工作举措。
汇智聚力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
推进自治区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对于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意义重大。自治区政协常委、港澳台侨联络和外事委员会原主任于学军建议通过构建联动发展模式,推动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推广满洲里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做法,打造边民互市贸易一体化平台,创新监管模式,推进互贸进口品类拓展,强化备案管理,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于学军说。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经贸往来的桥梁、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自治区政协委员,二连浩特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朝格提议,“从扩大我区向北开放的战略角度,统筹全区资源禀赋和加工能力等条件,对适宜在口岸加工的商品尽量选择口岸落地加工,对口岸不具备加工能力的,结合全区其他地区加工能力禀赋,争取将更多大宗货物等进口商品逐步吸引在自治区内加工,逐步将‘酒肉穿肠过’问题解决在自治区范围内,不断提升进口商品在自治区相关地区加工增值比例。”
“锚定高质量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目标,作为港资高新技术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自治区破解外向型发展瓶颈,实现‘向北开放’与‘南融湾区’的战略闭环。”自治区政协常委,香港浩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内蒙古显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葵生认为可借力香港资源,通过贸易与物流枢纽功能,打通欧亚陆海新通道。他呼吁在呼和浩特设立“内蒙古——香港经贸合作园”,在香港建设“内蒙古商品展销中心”,利用香港零关税政策(仅4类商品征税)及原产地规则,推动内蒙古产品免关税进入国际市场。
在传统外贸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商成为自治区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新引擎”,为实现“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目标提供强大动能。
自治区政协智库专家,内蒙古财经大学商务学院院长徐海清建议,“建设产业带协同平台。在鄂尔多斯羊绒、包头稀土制品、赤峰农畜产品等优势产业集聚区,设立跨境电商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复制鄂尔多斯授予羊绒集团‘羊绒产业跨境出海重点支持单位’的模式,推动特色产业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澳门作为国家定位的“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在跨境电商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自治区政协委员,全国侨联常委,自治区侨联副主席,澳门群力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洪金乐从创新物流体系建设角度提出,“开通‘内蒙古——澳门——葡语系国家’冷链专线,利用澳门国际机场航线和横琴保税仓的仓储优势,构建高效的生鲜产品跨境运输通道。同时,与‘满洲里——欧洲’等中欧班列线路形成联动,进一步拓展物流网络覆盖范围。”
海内外侨胞具有联系广泛、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是联通海内与海外的桥梁纽带,是出海拓市的天然载体,是助力我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侨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宏华介绍,“在有关人士的沟通协调下,促成了交通集团在蒙古国总价3.5亿元的投资项目落地;在出访和活动期间,推动了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与蒙古国内蒙古同乡会、蒙古国中华总商会内蒙古商会、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华侨联合会等侨社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她建议发改、商务等部门与侨联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整合侨界资源构建面向国际的供销平台,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格局。
“我区作为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在‘十五五’期间如何破解通道途径?会有哪些具体举措?”“我区下一步在跨境旅游方面,有哪些设想和落实举措?”互动协商环节,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及文旅厅相关人员认真回应关切,就政协委员提问逐一解答,现场互动氛围浓厚。
“‘稳步扩大对外开放,赋能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是国家推动对外开放、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关键战略,但推进中面临多重难题,核心症结在于‘通道功能’转化为‘经济动能’的预期不足。”协商会结束时,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其其格通过分析“稳步扩大对外开放,赋能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推进工作中的五大困境和破解路径,作了精彩的总结讲话,引发了与会者的满堂瞩目与思考,赋能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建设蓝图在他们眼中愈发清晰……(梅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