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书的相遇”启动“政协+法院”工作新机制——盟政协开展委员与调解员“面对面话调解”活动
- 发布日期:2024-03-06 10:14
- 浏览次数:
刚进三月,阿拉善盟政协联合盟中级人民法院举办了主题为“书香伴履职 调解促和谐”的读书活动,盟政协副主席陈秀芳,盟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赵建忠及盟、旗两级政协特邀调解员及法院专兼职调解员,阿左旗政协、法院相关领导参加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以《百年中国协商史话》和《人民调解方法技巧与法律知识》两本书籍的分享贯穿始终,向与会人员通报了全盟开展“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以来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通过全盟解纷工作的介绍,增强了委员们参与诉前调解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以学习创新局。活动中,阿左旗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张逸涵所做的《人民调解实务培训》可以说让委员们倍感解渴。从协商文化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根脉、调解程序、技巧、职业道德到案例分享等方面,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摸索总结出的实用、管用、好用的调解工作方法和经验,为委员进行了生动、全面的讲解。“我还没有调解过一件纠纷,今天的活动不仅让我深感政协特邀调解员这个身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对调解工作有了全面地认识,让我对接下来参与调解工作有了信心……”盟文联副主席赵秀萍表示。中院的同志还为大家拆解《人民调解方法技巧与法律知识》这本系统的调解知识和技巧书籍,做到让委员们能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全方位学习调解知识,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为委员们进一步参与调解提供了实践参考。通过培训,委员的调解素养不断得到提升,为开创全盟“政协+法院”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以机制增合力。建立“法院专职调解员与盟、旗政协委员特邀调解员建立联组”工作制度,作为今年盟政协推动“政协+法院”工作的大胆创新,在此次活动中被确定下来。通过法院每位专职调解员与盟、旗政协委员特邀调解员共同组建调解联组,将政协委员大局意识强、群众基础好、社会威望高、涉及领域广好等优势与专职调解员法律专业知识扎实、调解经验丰富的优势汇聚到联组,一方面解决委员经验不足、持续提高水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壮大调解队伍,缓解法院事多人少的矛盾,各就其位、各得其所、各取所长、各尽其能,让“政协+法院”的调解合力真正汇聚起来,发挥作用,扎实推进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更好地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活动现场,特别邀请法院两位金牌调解员进行了经验分享,从调解话术到情绪管理再到换位思考等细节,两位调解员语言朴实又入情入理,让参会委员们畏难情绪得到了化解,增强了参与调解工作的信心。
以文化聚共识。活动最后,盟政协为与会人员分享了《百年中国协商史话》这部让人们从独特视角了解中国人民政协协商史的生动的故事性读本。让每一类纠纷都能通过最适合的方式解决,让每一位当事人都能获得专业化、个性化的解纷服务,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协商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是中华文明百花园中一道独特的景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不同方面的人群彼此之间承认差异、尊重多样,协调关系、化解矛盾,遇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这是人民内部各方面利益的兼顾、关系的和谐、思想的交流、智慧的凝聚,力量的汇集。调解就是协商文化的具体应用和工作体现。阿左旗政协委员、旗总工会副主席彭玥在体会分享中谈到“我们在化解职工劳动纠纷时,就像‘电熨斗’,很大程度上是要把广大职工的情绪持平了,矛盾化解了。今天的活动让我收获很大,站在政协特邀调解员的角度去看我的本职工作,工作思路进一步打开了。”政协打造“政协+法院”调解模式,推动了民主协商、法治保障两种力量相向而行、同频共振,不仅为委员搭建了“服务为民”履职新平台,同时也为在全社会培养协商民主意识找到了新的着力点,为构建起诉前调解的新机制新格局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基因。
在今后的工作中,盟政协将深入挖掘政协委员调解员的先进事迹,讲好“政协委员调解故事”,为“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