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触角 凝聚共识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阿拉善盟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情况综述
- 发布日期:2024-01-11 15:59
- 浏览次数: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必须牢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这个理念。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如何破解政协委员“看得着,管不着”的基层问题和社会矛盾?如何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对阿拉善盟政协而言,以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让政协协商融入群众生活,助推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就是最铿锵有力的回答。阿拉善盟政协聚焦党委政府大事、发展改革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广泛协商,把协商议政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上,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高位推动 抓好落实
新形势下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委员唱“主角”,更需政协搭“舞台”。
目标清晰,工作才有方向。近年来,阿拉善盟政协党组高度重视,把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各级政协工作、保障界别委员经常化履职、扩大联系群众工作覆盖面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召开党组会议、主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出台《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委员履职“服务为民”实施方案》《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方案》等文件,对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及履职“服务为民”做出具体规定和要求。
建立主席会议成员包联指导、各专委会对口联系的常态联系指导机制,制定《委员工作室管理办法》《委员工作室职能职责》《委员工作室工作纪律》等工作制度,明确功能定位,规范运行管理。在工作机制建设上,通过构建“金字塔”式推进机制,主席会议总负责、委员学习联络委员会牵头抓、专委会与办公室联动抓、召集人具体抓,委员工作室建设工作在层层抓落实中得到高效推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委员在工作室的履职情况纳入量化考核办法范围,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多措并举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
阿拉善盟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卢利明在“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推进工作会上这样说:“委员工作室建设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丰富政协民主协商形式的有益探索,也是拓展委员履职方式、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很好地解答了“为什么建”的问题。
2023年以来,卢利明主席带队分别赴浙江、重庆等地围绕委员工作室建设、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进行学习考察;分管副主席带领三旗两区委员工作站(室)负责人赴包头、鄂尔多斯、银川考察学习,以期“采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11月,全盟“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观摩会召开。 从党组会、工作会、推进会到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主席会成员密集调研,高位谋划,积极探索“怎么建”的问题,全力抓紧抓实委员工作室建设,发挥党的组织领导作用,推进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目前,阿拉善盟共建成以“六有”为标准的委员工作站(室)79个,其中“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6个,界别委员工作室14个:阿拉善盟政协4个,阿拉善左旗政协有5个,阿拉善右旗政协2个,额济纳旗政协3个。 以“善”为导 疏通民意 阿拉善盟政协牢牢把握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定位,不断丰富协商载体,拓宽协商渠道,着力培育“善议协商”品牌,依托“三个平台”,完善“五项机制”,全力创建委员工作室,以推动政协协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和委员履职“服务为民”工作提质增效。 阿拉善盟政协现有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界、医疗卫生界、经济农牧工商联界3个界别委员工作室和1个多功能委员工作室。7个专委会、17个界别统筹联动,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挥界别优势,做到个个有任务,人人有责任,高效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目前各专委会已开展联系界别群众、“服务为民”活动17次。提案和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界委员以“助推阿拉善肉苁蓉产业发展的提案”为主题就提案素材及加大集体提案培育力度广泛征求意见,围绕“法院+政协”纠纷调解及如何发挥政协调解功能、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行座谈,与银行代表、各界群众就“有关银行信用卡所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共同梳理信用卡纠纷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经济、工商联、农牧业界别围绕“阿拉善驼奶相关标准制定”就现行驼奶标准、协调联络机制、标准化人才建设、专业化平台打造等问题与部门、委员、专家学者进行探讨交流;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聚焦“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召开界别委员视察座谈会,对阿拉善环境资源保护利用积极建言献策,并对委员和界别群众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两件大事”宣传和解读;医疗卫生界组织委员和界别群众围绕“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有效开展”进行座谈、就“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与部门协商交流;民族宗教委分管副主席结合主题教育安排,为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界别委员和界别群众做了专题学习辅导,引领各族各界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界团结书画者、作家、文艺爱好者,发挥委员优势,以工作室为平台开展“书香政协 笔墨赋韵”书法艺术鉴赏以及“厚植文化情怀 共享理论成果”新书发布凝聚共识活动;政协委员、新联会副主席杨凯与部门共同承办了“翰墨颂盛世 丹青聚同心书画小品展”,通过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各界书画爱好者开展书画交流,团结联谊,广聚共识。
阿拉善左旗政协建立了生态沙产业委员工作室、奇石文化产业委员工作室,聚焦产业发展积极发挥政协委员协商议事作用。在马鬃绕线刺绣公司建立文化艺术界别委员工作室,传承保护非遗项目,为农牧民、下岗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在乌力吉口岸建立边境地区政协委员联组工作室,按照“六联”工作模式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助力解决口岸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经济界别委员开展“我是政协委员我帮你”捐资助学活动,为第八小学和15名困难学生捐助了资金、图书。
阿拉善右旗政协秉持群众“关键小事”就是政协委员“履职大事”理念,充分利用界别委员工作室,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宣传,完善“小事小议、急事快议”机制,解决群众身边事,在活动中,要求各委员工作室要抓实“微调研”“微协商”,坚持群众在哪里、商量就在哪里,立足委员专业领域,发挥政协界别优势,选择切口小、关联广、群众关切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如今,每个委员工作室每月都至少形成1篇社情民意信息,每年至少开展2次视察调研活动,形成1-2篇高质量集体提案。年内32件协商议题得到转化落实,15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委员工作室得到解决。 额济纳旗政协社会福利界、经济界、农牧林水界委员工作室围绕民生政策及落实情况、企业运营发展、科技创新、发展特色旅游等方面开展界别活动13次。同时,额济纳政协还积极拓宽协商民主渠道,发挥司法领域政协委员的专业特长和优势,组建了政协委员法律服务工作室,开展法律调解服务及协商议事活动,助推“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参与调解案件102件,调解成功64件,其中1件调解案还被列为全区经典案例进行推广。 阿拉善盟各级政协围绕“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来商量”合体打造“善议协商”品牌,不断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走深走实。 拓展功能 创新载体 建是基础,用是关键。 在基层,一些“活动的委员工作室”也在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小板凳议事会、驼乡微协商、广场协商、“达您所愿”、“书记茶摊”、“苏议+”.......基层政协组织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协商平台,营造协商氛围,以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扎实开展各类协商议事和“服务为民”活动。2023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活动160余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0多件,参与群众500多人次,内容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建设、农牧民用水用电、草牧场及耕地纠纷、医疗保险和返贫保险等。居民群众揣着麻烦事、烦心事和对政协工作的期许,走进“议事凉亭”、走进“书记茶摊”、走进“小板凳议事会”,“育红胡同、崚鹰紫郡小区垃圾桶、转运箱太少了……”“团结小区健身器材安装位置不合理,商铺门口外挂石材脱落……”“教育小区路面破损坑洼不平出行难”“ 电动车充电不方便 ”,民意零距离、干群面对面,多方参与、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每场协商议事会召开之前,下沉的政协委员都会在辖区进行实地走访,开展问卷调查,了解社情民意。“带着调研的问题上会,协商议事会的针对性更强,解决的也是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旗政协委员娜日苏说。社区居民和农牧民群众都拍手称赞,苏泊淖尔社区的居民张玉兰竖起了大拇指:“以前有事只能找社区,现在家门口有了‘政协委员工作室’,相关负责人都来了。提出问题,马上就有回应,政协协商搞得好,委员是我们的贴心人。” 政协委员“沉”下去,“两委”干部“动”起来,党员群众“融”进来,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 阿拉善盟各级政协组织还依托界别委员工作室开展“书香伴履职”活动,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两件大事”等主题,深入开展“书香政协 同心筑梦 ”读书活动,推动广大委员在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明方向、聚共识、强本领、显担当,走出了一条读书和履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书香之路”。打造‘线上+线下’联动读书平台,建立专委会读书活动小组、委员微信群,推送分享读书心得,利用“品读”栏目听委员讲自己的读书故事,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常态化的读书格局。为确保委员读书活动取得实效,阿拉善盟政协还在界别委员工作室、机关长廊打造委员书屋、有声图书馆、休闲读书角,营造“处处有书香、时时闻书香、人人溢书香”的浓厚氛围。通过“读书+履职”深度融合、相互赋能,积极引导委员自觉把读书活动与履职实际结合、向履职实践聚焦。 政协委员工作站(室)同时也是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站,各旗政协依托苏木镇(社区)政协委员工作站(室)等基层协商联络机构,充分发挥“收集站”的职能作用,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下沉至各基层协商议事机构的政协委员拓宽视野,在参与协商议事活动中,做好宣传并收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更多群众来工作室探讨问题、反映社情民意。委员们对可以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的建议和问题,牵头开展调研,形成社情民意信息,反映给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从界别群众中来,到界别群众中去。各委员工作室创建以来,共接待群众150余人次,收到意见建议58条,形成社情民意35条。阿左旗王府街道办联系点反映的关注精神障碍患者、规范奇石行业直播等信息得到盟领导批示,被相关部门采纳落实。额济纳旗委员工作站反映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黑河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关于建立政协委员会与检察机关协同监督机制等多篇建议被盟政协采用。阿右旗收集的加强对手印岩画保护、关于马山井赛事设施日常维护、关于在景区停车场建设高功率充电桩等建议被旗政府采用。 每一个建议的升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让基层群众得到了实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彰显了人民政协制度的优势和效能,提升了群众知晓度,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老百姓亲切地称赞政协协商是“有事好商量,商量有好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政协离自己很近,协商就在身边。 政协委员工作室真正成为了“学习交流的园地、联系群众的桥梁、社情民意的窗口、协商民主的渠道、汇智聚力的舞台”。 一个个委员工作室的建立,筑牢了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根基,一场场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的开展,见证着以协商议事促基层善治的变化。委员工作室是群众和政协、群众和政府的沟通桥梁,它已嵌入阿拉善发展之中,融入群众生活之中,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见效的重要形式,践行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履职理念,绘就了一幅人民政协守正创新、服务群众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