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之余娟:守护梦想 致富家乡

她从事种养殖行业20年余年,先后获得旗级农村牧区致富带头人,盟级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科普示范带头人等荣誉。她创办的“陶来牧场”沙枣品牌成为内蒙古电视台“助力乡村振兴一县一品”的第一批被扶持品牌。

她的名字叫余娟,是额济纳旗东风镇额很查干嘎查的一名普通牧民。多年前, 余娟所在的嘎查是一片沙化严重的戈壁滩。她深知, 要想在这里做点什么, 不治理生态是不行的。当地人都知道, 沙枣树耐旱、抗风沙,生命力极顽强, 2014 年, 她尝试在戈壁滩种植20 亩沙枣树,可是她发现这里的 土壤很贫消 ,距地表 60 厘米左右,有一层 10 厘米左右的砂岩, 如果不把砂岩打穿 , 种下的树扎不下根, 也长不大。几经试验, 沙枣树种活了, 而且长势旺盛,这一片的生态逐渐好转,人居环境大有改善。巾于没有收人,较大的养护费用是摆在她面前最大的难题。

额济纳旗地理环境特殊,气候虽然干旱,但是海拔低,年积温很高,昼夜温差又大,为植物糖分积淀提供了条件。她心中萌生了主意,发展沙枣产业,但是额济纳沙枣个头小,果肉薄,怎么办?余娟请教技术人员,自费去新疆考察,最终决定换品种。她先从新疆买来种苗,再做种植试验。2017 年,余娟的沙枣以果大味甜,色泽红润受到市场的青睐,每斤卖到 30 多元,卖出了高档果品的价格。年底,她收回了全部投资,盈利 10 万元,她尝到了种沙枣的甜头,干劲倍增。同嘎查的人看到余娟的成功,纷纷前来取经,余娟跟他们分享成功的快乐,教他们如何种好沙枣树,就这样,凡是有条件的牧户都在自家的草场上种了沙枣树。第二年,余娟筹资 80 万元,种植沙枣树 150 亩。这次,她从新疆直接选择挂果的成年沙枣树,采用滴灌浇水,当年就挂果了。为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沙枣的知名度,她注册了“陶来牧场”商标。与此同时,积极与旅行社合作、地接联手,亲自为沙枣编写解说词,借胡杨节的优势,让游客品尝“陶来牧场”沙枣,很快“陶来牧场”沙枣被游客带向全国,成为额济纳旗的一张特色名片。

2019 年,额济纳旗东风镇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农备产品走进航大城和首届采摘节,并与两大军事基地达成农畜产品销售意向,颗粒饱满、味道可口的沙枣,肉质鲜美的羊肉一经上市,就广受好评。截至 2021 年底,余娟累计种植沙枣树 22.67 公顷 1.1 万棵。余娟利用这片林子搞起了林下养殖,落叶和秕枣都是牲畜越冬的好饲料。林下散养鸡、鸭、鹅,成本低、利润高、病死率低、肉质鲜美,还能为沙枣林产生农家肥。形成树上结果、树下养殖立体家庭林场、牧场。余娟说,她的沙枣林就是一个“空中牧场”,为发展林上林下经济做出了榜样,在降低生产成本上,余娟使用滴管技术,用自家的优质穗条搞嫁接,适应性好、改造低产树木成效明显。自建种苗基地,节约购苗运苗费用,自产苗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除了自用,还分发给周围的农牧民。

戈壁滩绿了,余娟富了。每年仅沙枣一项的销售收入就在 100 万元以上。她家共有 266.67 公顷草场,她计划全部种沙枣树。余娟在发展沙枣产业的同时,带动周边 14 户牧民种沙枣树,户均收入增加 1.2 万元。生态产业化是一条幸福之路,她决心带领本嘎查农牧民一起走生态致富的路子。在余娟的带动下,植树造林发展林产业和林下养殖业已经蔚然成风,戈壁一片片绿了起来,牧民一家家富了起来,额济纳的沙枣已经成为游客必购的旅游产品。余娟的日子红火了,这不是她的初衷,她要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产业链,让荒漠戈壁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福祉。她要打造一支庞大的产业之舟,让更多的农牧民一起驾舟远航。“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2023年,余娟新种植沙枣树800亩,她又定下了新目标,要在两年内养殖育肥羊、白绒山羊4000头(只),再种植沙枣树2000亩,同时利用嘎查所处的地缘优势,以东风航天城为依托,全力开拓沙漠旅游和航天城旅游,积极与电商示范县对接,不断完善沙枣产业链,把沙枣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牧民走上致富路。

“为百姓发声,为发展献策,是我作为政协委员的使命。”2022年,当选额济纳旗第十六届政协委员的余娟将这句话铭记在心。在她看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就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平日里,即使工作再忙,她都要安排好时间,积极参与旗政协的每一项活动,力求实实在在履行好职责,她亲自撰写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都非常严谨,每次都做足“功课”,确保参政议政更符合实际,问题反映更准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更有前瞻性和可行性。

付出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付出也只有在时间的过程中才能成长为风景。余娟守护梦想,致富家乡,热爱自己的热爱,与自己的执著和谐相处,同无悔的心态经风共勉,她一定会觉得生活美好,人生美好。


编辑:
信息来源:阿盟政协办公室